close
 “我把暑假,整個交給韓劇了。”

  “三更半夜看韓劇,我熬成黃臉婆,但韓劇的魅力確實難以抗拒。”

  “老媽、老爸牢牢控制電視遙控器,韓劇,人家就是死看一個點,甚至來回看幾遍也不煩。”

  記得前兩年,中央電視臺播過一部南韓電視劇叫《看了又看》,真像一語成讖,迷戀韓劇,成了時下的一個文化現象。

  我也像眾多網民一樣疑惑:南韓,國家也不大,怎麼就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這麼多、這麼火的韓劇來?

  為此,我採訪了李旻泰。

  李旻泰,南韓人,41歲,大學讀的是哲學。因為想親眼看看社會主義國家是什麼樣,1996年來到中國。之後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,讀了7年的馬克思主義,據說是第一位在中國拿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。他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、南韓韓中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,平均每個月回一趟南韓。

  李旻泰的漢語會話,主要是在北京的街頭和農貿市場裏練會的,一口京腔京味。有人說他是“中國通”,我問他真通還是假通?他一聽就樂了。“通不通,我還不大清楚。比如說長城有多長啊,我就不知道。”“那你知不知道,現在的中國人主要想什麼?最關心什麼?”

  沒等我問完,他就笑嘻嘻地回答:“錢唄!”

  接著,又一氣兒解釋道:“關心如何賺錢,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。作為父母來說,是怎樣養好自己的小孩,孩子要考所好學校;年輕人想的是如何找個好工作,買房買車。很簡單,就是如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。”說完,又笑。

  聊起韓劇,李旻泰直截了當地說:“韓劇發展最根本的動力,就是國家的民主、自由。”

  我有點意外,娛樂大眾的電視劇,發展動力竟是民主自由?

  “那時因為選擇反共嘛,劇中甚至不能出現紅顏色”

  董:現在討論韓劇的人不少,但這個觀點,我還是頭一次聽到。

  李:在南韓,如何推動文化產業,已經成為國家的項目,關注點都是放在怎麼開拓市場上。關注韓劇發展的根本原因,這是學者應該研究的。

  這個觀點,我在南韓時跟一些專家,還有普通老百姓都談過,他們承認、認同,另外用資料也可以證明。

  董:你說1992年是一個分水嶺?

  李:是的。1992年以前,南韓是軍人獨裁政府;1992年以後,轉為民間政府,1997年變為國民政府,現在是參與政府,口號是“老百姓就是總統、總統就是老百姓”。

  董:在獨裁時期,南韓的影視是什麼樣子的?

  李:那時候的南韓電影沒人看,看的凈是香港武打片,電視劇也沒有好的。獨裁時期,有許多文化限制,要想拍電影、電視劇什麼的,劇本首先要拿到國家有關部門審查,認可了才能拍,審查特別嚴格。

  董:怎麼個嚴法?

  李:因為選擇反共嘛,劇中甚至不能出現紅顏色,哪怕有一個字兒,能讓觀眾聯想到共產主義,也不行,要被拿掉。在這種情況下,只能拍一些離現實生活很遠的、浪漫的片子。但那種浪漫,又不像現在電視劇的那種浪漫,而是一些荒唐的故事。

  一點兒也不反映現實生活,為什麼獨裁政府允許拍這種片子呢?就是想掩蓋老百姓對政府的不滿。

  董:當時的片子,你還有印象嗎?

  李:有。上中學的時候,學校組織我們看電影,免費的,為了反共,宣傳政府的觀點,一點兒意思都沒有,主要是教育我們青少年的。

  像有一部高中生題材的電影,主角家裏很富有,人長得也好,天天玩,但學習特棒,考試都是第一名。他的一個同學,家特窮,人特勤奮,但考試永遠都是第二。然後,那個富有的主角怎麼同情、幫助貧窮的同學……這個片子想表明和宣傳的是:富人與窮人之間,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。

  還記得當時有一些拍“搜司本部”的電視連續劇,“搜司本部”相當於國家的安全部門。講他們如何尋找、發現間諜,是從北方派來的間諜,來暗殺我們政府裏頭的人。結果都是我們安全部門的人,發現了間諜,最後將其一網打盡。老是拍這些,看得人都煩了。

  開放前的20多年,南韓影視一貫的主題就是:反共,儘量遠離現實生活,減少對現實的批判。主角都是特別富有的人,他們的生活,根本不是老百姓過的,是我們只能想像的那種好人生。

  “國家的民主、自由和韓劇的發展,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”

  董: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,在《新聞聯播》裏,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:南韓學生上街遊行、示威,向警察丟石頭、丟汽油瓶,那會兒你在哪?

  李:那時我們大學生大多在學校裏搞示威活動,有時在街上。

  董:學生當時主要要求什麼?

  李:反對獨裁,要求更多的民主。當時有3個口號:自主、民主、統一。自主,是指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,不要依附美國;民主不用解釋了;統一,就是南北統一。

  上世紀80年代上大學的年輕人,幾乎都參與了南韓的民主運動。在他們的意識裏,充滿了民主、自由的思想,這也是整整一代人的基本思想,民主、自由在南韓有深厚的社會基礎。可以說,南韓今天的民主、自由,不是國家賜給的,而是老百姓自己爭取來的。

  當年那些參與民主運動的人,現在基本上是40來歲,他們中一大批人,在從事文化傳媒工作。像報社的領導層,都是這批人。拍攝電影、電視劇的核心人物也是他們。可以這麼說,正是當年那些積極參與南韓民主運動的人,在主導現在的韓流文化,主導南韓的大眾文化。

  董:南韓的民間政府、國民政府、參與政府,有什麼不同嗎?

  李:1992年,金泳三上臺,政府由軍人獨裁轉變為民間政府,總統不再是軍人,不再是軍人執政。金泳三徹底清算了軍人勢力,這在南韓的歷史上,有很大貢獻。總統是老百姓選的,政府開始從民間角度、視野考慮國家的問題,開始了一些改革。

  到了1997年,轉變為國民政府,金大中當上總統,對南韓進行全面的改革。用南韓老百姓的話說,就是徹底改掉“惡法”。金大中先生本人一生追求民主、自由,這麼做,也順應了時代精神和社會需要。當時趕上亞洲“金融危機”,南韓需要開拓新的市場。韓劇,就是從那個時候紅起來的。

  董:金大中執政時期,出臺過什麼厲害的文化政策了嗎?

  李:可以講完全放開,再也沒有什麼限制了。像以前拍片子,政府還要收押金的。金大中執政之後,也不要了,只要申請就可以,誰有錢,誰就可以拍,什麼都可以拍,一切由市場來決定。拍完的片子,政府有關部門看一遍,看看對青少年是否合適,需不需要從色情、暴力方面來分一下級。

  董:“老百姓就是總統,總統就是老百姓”,南韓現在真是這樣的嗎?

  李:以前,總統是至高無上的,距離老百姓太遠,尤其是軍人獨裁時期,總統就好像皇上。現在的參與政府,凡是總統享有的特權,不合理的、非民主的權利,都徹底放棄了;總統可以當老百姓,但是,老百姓從主觀、客觀上沒有準備好,還當不好總統。他們的意識裏沒有國家、世界的概念,沒有“天下為公”的思想,想個人利益多,以為自己是“總統”了,盲目地批判……

  董: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:到現在這個階段,普通人、老百姓受到重視,所以在韓劇裏,講的都是他們的生活故事。

  李:對的。普通人成為主角,大眾上了歷史舞臺。電視劇裏說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,有很強的現實性。

  但是,現實性太強了,也不可以。比如老是拍吵架呵,窮的啊,這樣觀眾不愛看。生活本來就夠讓人煩惱了,電視上再讓人看這些,啊!真受夠了,煩死了。

  因此,韓劇雖說現實性很強,但裏邊又加上了夢想的東西,給人一個可以期望的理想。人沒有希望,還怎麼活?希望,是推動我們活著的動力吧。

  總之,國家的民主、自由和韓劇的發展,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。否則,想也不敢想,說也不能說,怎麼會創作出來?

  “這些,跟老百姓自己面臨的現實問題,毫無關係,裏邊沒有‘我’的故事”

  董:你看過《大長今》嗎?

  李:看過,在南韓看的。《大長今》在南韓播出,很轟動,收視率很高。它是劃時代的,以前歷史劇的主角,都是皇上、貴族或富有的人,而大長今是賤民出身,就是在廚房裏頭幹活的,非常平凡,而且還是女的。但她經歷了許多磨難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,而且作為女人,她不依附於男人,自己堅強地成長,一點點自我實現。

  在南韓,老百姓都知道,我們現在的盧武鉉總統,也是平民的兒子,家裏特別窮,但他靠自己的奮鬥當上了南韓總統。他跟大長今的區別只是一個是男的,一個是女的。一部電視劇火起來,有很多因素。

  董:你看不看中國的電影、電視劇?李:看,我買過幾百盤的VCD、DVD.

  我剛剛買了《七劍》,在路邊買的。看完以後,我有一個想法:這就是一部中國大陸化的香港武俠電影,是用現在發達的技術拍出的電影,跟《英雄》、《十面埋伏》一脈相承,就是在歷史裏頭找一個題材,但裏邊沒故事,沒有意思。

  董:《英雄》,你也覺得不好看?

  李:不是不好看,好看。畫面、背景都好看,看得眼都花了,但缺少現實性,像個動畫一樣。《七劍》也好,《英雄》也好,《十面埋伏》也好,電影消費者要看的故事,裏邊沒有,離我們好遠喲!就是拿把劍,打架。從夏天打,打到冬天,春天了還在打。我在電影院看電影時,旁邊坐了一對年輕人,他倆不停地議論:真逗!瞎掰!怎麼還沒死啊!

  所以,我估計照這樣發展下去,中國的電影產業,希望不大。

  董:你對現在電視裏播的連續劇,有沒有興趣?

  李:電視臺老是重播四大名著,要不都是抗戰片,我不看了,沒興趣,都是一樣的。現在中國火的連續劇是什麼?我不知道。

  我看過不少歷史題材的連續劇,像《大明宮詞》、《漢武大帝》等等,但這些歷史劇,講的多是宮廷權力鬥爭、政治鬥爭。再比如關於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片子,講些什麼呢?一說雍正就是改革,康熙是統一,乾隆是富強。乾隆微服私訪下江南,好像他多麼寬容啊,皇帝對老百姓也有感情,其實不然,還是宣傳一種國家思想,皇權意識。

  中國的電視劇《成吉思汗》現在正在南韓播,在“新聞聯播”後的黃金時段。以前,從沒有在黃金時間播外國的電視劇,但是,它的收視率並不高。

  董:《成吉思汗》你看了嗎?

  李:看了。

  董:覺得怎麼樣?

  李:一是沒意思;二是跟以前拍的皇帝、英雄之類的故事差不多。成吉思汗是個偉大的民族英雄,這個大家早就知道,現在這個時候,還讓觀眾看這個,怎麼能滿足?

  人們還需要了解別的,比如說,在那個英雄統治和征服世界的時代,老百姓過得怎麼樣?成吉思汗是個什麼樣的人,性格複雜嗎?英雄也是一個人而已,片子可以抓住這些來展開故事。但這部片子,還是在講成吉思汗是個大英雄啊。他是英雄,我是小人物,當不了英雄,這個我們早知道了,可還是要給觀眾說這些,真沒勁!

  像《成吉思汗》這類的歷史劇,就是用電視劇的形式,強行加入了國家的思想、國家的需要,說的都是怎麼實現國家的意志,國家的統一等等。要麼就是沒完沒了的宮廷爭鬥、政治鬥爭,而不講個人命運的、心理的故事,不是講人與人的關係,反正不是說個人的問題。

  如果拍出來的東西,老是在說國家的問題、重大的問題,說有錢人或有權人的事情,老百姓不愛看。因為這些,跟老百姓自己面臨的現實問題,毫無關係,裏邊沒有“我”的故事。

  “中國現在是文化的過渡期、空白期,還沒有生出自己新的文化”

  董:《大長今》,講的是古代的事,一個女人的事,你怎麼會從裏邊看到“我”的故事?

  李:沒錯,《大長今》講的是女人的事,但更是人的事情,不管怎麼說,最根本的是講人的問題,是從個人出發的。大長今面臨的人與人關係的問題、人生的問題等等,也是我們現在可能面臨的問題。

  像中國抗日戰爭的片子,應該是越拍越好,但裏邊沒有反映出個人的東西,人與人的東西。

 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,像抗戰片,那些當年參加過抗戰的老同志、老幹部,看了以後如果說:哇———,這就是我的故事,我們就是那樣抗戰的。能這個樣子,那才叫棒呢!

  你想想看,老百姓會整天考慮國家的問題嗎?老百姓整天面臨的是什麼?是家裏的孩子、父母、夫妻的問題。年輕人是談戀愛的問題,一會兒哭了,一會兒吵了,雙方家庭背景不同,又有矛盾了,等等。

  韓劇裏,基本上沒提國家的問題,都是小市民、小老百姓的故事。

  前不久,在南韓受歡迎的電視劇《我的名字叫金三順》,跟《大長今》比,又有所突破和發展。金三順是一個普通女孩,家裏沒什麼錢,30歲了,還沒有結婚,人長得又不怎麼樣,身材也不好,她不像以前的韓劇主角,長得都特別棒。

  董:《我的名字叫金三順》,難道不又是一個“白馬王子和灰姑娘”的故事?做蛋糕的女孩跟自己的老闆、一個有錢家的男人好上了。

  李:不一樣的,金三順跟從前片子裏的姑娘不一樣。以前,女人光是等著,聽男人的話,但金三順不是,她主動選擇,是這個男人跟著她改變了。

  像金三順這樣的人,在南韓到處可以找到,就好像她的名字,是特別普通的。一順、二順、三順,這就是南韓老百姓家女孩的名兒。要是男孩,叫一植、二植、三植的人特別多。

  董:你說要客觀分析韓劇的優缺點,韓劇的毛病在哪兒?

  李:最大的問題,就是韓劇反映的是南韓老百姓的生活,是南韓老百姓面臨的問題,而不是中國老百姓的。中國的老百姓面臨的是什麼呢?

  一方面,他們要面臨歷史的、過去的思想文化;另一方面,面臨改革開放後進來的西方文化。如何提供一種既有傳統的文化,又融入了西方文化,能讓老百姓滿足的、新的文化,這是國家應該考慮的問題。

  我感覺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在精神上迷路了。古代的、抗戰的故事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,就好像你還讓他們穿著古代的官服,不愛穿嘛。

  中國現在是文化的過渡期、空白期,還沒有生出自己新的文化,所以,韓劇才會這麼受歡迎。

  “你拿老百姓的錢,拍些跟老百姓沒有關係的故事,這不是異化了嗎?”

  董:看地圖,南韓還沒有山東大,可是,怎麼就能源源不斷地拍出那麼多東西來?

  李:南韓的國土確實小,假如也有13億的人口,怕是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。(笑)

  南韓石油一點兒沒有,自然能源、礦產幾乎都沒有,惟一的資源就是人,只能依靠人的力量和頭腦來發展國家。南韓的人口是4700萬,南韓人的勞動強度,我個人認為是中國人的1.5倍。如果也像中國,早上8點上班,中午11點下班,休息到下午2點再上班,晚上5點就下班的話,國家就不行了。

  所以,南韓人得多幹活,幹的時間要長一些、快一些才行。南韓人一開口就是“巴利巴利”,意思就是“快點快點”,一說就辦。北京人愛說“您慢走”,我不愛聽,送客的時候,我心想:“您快走!”我開玩笑的。

  人的創造潛力是無窮的,但條件不行,就發不出芽來。像韓劇裏的主角一般都是年輕人,明星多半是火個兩三部劇,一兩年後,就有新人出現代替,不斷有人冒出來。雖然國家很小,但有的是人,有的是故事。

  中國面積太大,人口太多,13億的人,怎能沒有個人的想法?可是你看,上上下下都是一個想法,不知道是領導人的想法,還是老百姓的,反正想法是一個,思路也是一個。

  拍電影、電視的人,也是這13億里邊的人,這種情況下,拍出好電影、好電視劇,難!

  董:你待在學校,中國的大學生,你覺得有什麼特點?

  李:中國的大學生,跟我們當時上大學時不太一樣,他們從早到晚都在上課。還有,他們就像魚類,像一群魚一樣,思維方式一個樣,說出的話也是一個樣。難道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、看法嗎?肯定有,但是他們不願意說。所以,他們在想些什麼,不知道!聊天,談的也主要是如何找工作、賺錢,到美國或是歐洲去留學,都是一些特別實際的事情。當然,這不能全怪學生。

  董:你認為,中國目前不具備發展自己文化產業的條件?

  李:思維方式不改變,很難發展出文化產業。

  文化產業化,其實就是市場化嘛!是由市場決定,而不是由權力決定;競爭機制要市場化,不按市場運作,還是靠人的關係,那怎麼行?

  現在,中國的文化市場還是國家主導的,市場實際上還是控制在權力部門手裏,不是由市場自己運作、主導的,還不能夠反映老百姓,也就是消費者的需求。

  大家都是買盜版的看,從網上下載來看。要想辦法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,老是國家投資,拍出的片子,又帶著濃厚的國家思想色彩。

  當然了,如果國家給每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,吃喝不愁,生活有保障,反正都是花國家的錢,那就邊吃邊看唄。

  問題是現在,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國家能解決得了嗎?不能吧!所以,你拿老百姓的錢,拍些跟老百姓沒有關係的故事,這不是異化了嗎?

  韓劇,首先因為它反映了南韓市場,滿足了市場需求,所以它成功了。

  董:韓劇真的很賺錢嗎?

  李:與賺錢比,韓劇宣傳了南韓,這種無形資產的價值更高。

  我聽說美國也播了《大長今》。在歐洲,有的國家能收到日本、美國的電視頻道,也能看到韓劇。因為看了韓劇,他們才知道原來還有南韓這個國家呵,南韓是個什麼樣的國家,南韓人是怎麼生活的。

  韓劇裏明星的穿著打扮,年輕人看了喜歡,怎麼辦?去百貨商店買唄,買南韓商品;一大堆日本遊客,跑到南韓來看韓劇的拍攝地。在“大長今主題公園”,我就親眼見到不少從台灣、香港來的遊客。

  董:韓劇在中國火了以後,作為一個南韓人,你有什麼跟以往不同的感受嗎?

  李:以前,別人知道我是個南韓人,但不知道該跟我說什麼,找不到話題。現在,韓劇成為兩個不同國家的人,初次見面就可以溝通的話題了。

  人民大學要招個韓語班,打算招30個學生,結果,學生處剛剛告訴我,報名的人有300多,我頭痛了。

  “用儒家的思想文化來解釋韓劇,解釋韓流文化,他們大錯了!”

  董:現在有不少人,在拿儒家文化套韓劇,你怎麼看?

  李:用儒家的思想文化來解釋韓劇,解釋韓流文化,他們大錯了!儒家思想文化最大的缺陷,就是沒有民主、自由的精神。

  理解韓劇的思想文化,需要了解南韓的歷史背景。

  南韓從日本殖民地裏解放出來後,原先為日本服務的親日派,仍然掌握政權,再到後來的親美派,他們都一樣,都強調南韓的傳統思想是儒家思想,他們老是強調儒家思想中以豎為主,而不是以橫為主的部分,也就是強調忠君、君臣思想,目的是支援他們的明君獨裁、軍人獨裁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法西斯思想跟儒家思想是相同的。

  再往家裏說,一個家庭裏,兒子必須聽老子的,老子說了算。老子掌握了家裏的經濟大權,兒子不聽也不行。他們是用儒家思想,來控制社會,統治國家。

  但韓劇的落點,根本不在這裡。

  我個人認為,南韓歷史的發展,就是跟儒家思想文化鬥爭的過程。

  董:就是說,南韓現在即使有儒家文化,也是改造和發展了的儒家文化?

  李:是的,有很大改變,跟以前不一樣的。如果韓劇裏的儒家思想太濃厚,那就有問題了,說明我們還沒有脫離舊時代。

  較早的韓劇《愛情是什麼》,裏邊的儒家思想挺濃,大發家,就是他爸爸說了算。但是到了《大長今》就淡了,到《我的名字叫金三順》就更淡了。

  誠信有禮、尊重老人、長幼有序、重視家庭等等,不光儒家文化是這樣,這些在其他文化中也有啊,比如基督教文化。不能光用儒家文化來解釋韓劇,它裏邊有的儒家文化,也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些皮毛。

  中國人有個特點,看到一個新東西時,首先拿自己的文化框架去套,用以往的東西來解釋新的東西,要在幾千年的文化裏找,看看自己有沒有。

  韓中兩國人民應該多交流,畢竟隔絕了將近半個世紀,互不來往。中國人不了解南韓,南韓人更不了解中國的當代歷史。

  董:你估計“韓流文化”能持久嗎?

  李:如果沒有特別的情況發生,我想可能會保持一段時間。

  我是一個南韓人,但我喜歡中國,也比較了解中國。雖然我看的韓劇不是很多,但拿我看到的韓劇,跟中國的電視劇比較,我認為中國目前的電視劇,沒有讓我感動的,起碼沒有引起我的興趣來。

  對消費者來說,電影也好、電視劇也好,首先要有意思、有勁兒,要給他帶來能推動個人發展、積極成長的因素。否則,就不看了。

  如何發展出新的、能夠滿足老百姓需要的文化,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⊙_⊙ 莊主 的頭像
    ⊙_⊙ 莊主

    ⊙_⊙ 莊主的部落格

    ⊙_⊙ 莊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